“美国是俄乌冲突大赢家 而欧洲是输家”******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出于安全忧虑与美国展现出应激性的抱团姿态,先后对俄罗斯施加9轮制裁。然而,随着危机拉锯式延续,冲突烈度不见降低,欧洲强烈感受到对俄制裁带来的反噬效应——能源价格飙升,物价大幅上涨,社会矛盾加剧。而美国此时却趁火打劫,不仅向欧洲高价出售天然气和军火,还通过包含巨额产业补贴和遏制竞争的霸道法案《通胀削减法案》与《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严重伤及欧洲利益,引发欧洲多国强烈不满。不少媒体认为,美国将盟友置于剧烈地缘冲突的前沿,成了这场危机的最大赢家。
戴高乐之孙:美国从对俄经济战中受益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的孙子皮埃尔·戴高乐近日表示,美国通过助长俄乌冲突并对俄发动一场有预谋的经济战来使自己受益、使欧洲人受苦。皮埃尔·戴高乐在接受法俄对话协会采访时表示,引发俄乌冲突的是美国和北约,不幸的是,美国持续推动军事升级。他认为,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实施限制,美国以高出国内数倍的价格将天然气卖给欧洲,加剧了欧洲金融和能源危机,使“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此外,从对俄制裁的规模和数量来看,这些是提前很长时间就组织好的。这场经济战不仅使乌克兰民众受苦,也使欧洲其他国家民众受苦,而美国却从中受益。
美媒:寒冬降临 美国将大捞一笔
美国《欧亚评论》发表文章说,随着寒冬的降临,美国将大捞一笔。文章指出,美国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等能源,这不会比俄罗斯能源成本更低,将使欧洲民众的日常生活开支大增,但美方却口口声声说,这是在帮助欧洲度过冬季,实际上,这些利润丰厚的能源交易将使富有的美国能源生产商更加富有。对美国军火工业和能源企业来说,俄乌冲突是他们乐见的局面。此外,美国还能在经济和全球实力方面削弱俄罗斯。
英媒:美国再次通过欧洲的战争渔利
英国iNews网站刊文指出,美国已经将这场战争变成了代理人战争,一场可以在没有任何美军伤亡的情况下进行的战争,美国趁机巧取豪夺掏空欧洲,导致欧洲面临的不仅仅是暂时的经济困难,而是对欧洲工业的沉重打击,长久无法恢复。
文章还说,美国是俄乌冲突的大赢家,而欧洲是输家。20世纪,美国就是在欧洲的分裂、热战和冷战交织中获利而变得强大。而这一次,美国再次通过陷入战争的欧洲获利。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这场冲突描绘成一场正义的战争,去掩盖了美国的真实意图。
中消协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位居首位******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消费者协会(简称中消协)30日发布“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价格刺客”消费现象位居此次舆情热点榜首。
2023年新春伊始,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相关舆情机构,基于大数据与舆情社会影响力测算结果,梳理出“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这些舆情热点包括:
“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预制菜产品品质及应用场景存在侵权隐患;主播售假问题暴露直播带货侵权乱象;“菜刀不能拍蒜”争议警示企业须尊重消费者权益;电商平台“保价”服务被指“套路”消费者;“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沉浸式娱乐形式隐藏不安全因素;知网涉垄断被罚事件警示平台发展不可忽视消费者权益;网络游戏停服删档引发虚拟财产侵权争议。
其中,“价格刺客”有违明码标价诚信原则,话题社会影响力达94.2,位居热点榜单首位。中消协分析指出,2022年“雪糕刺客”“水果刺客”“文具刺客”等词出现,反映出消费者对一些价格虚高的“普通商品”的讽刺,也显示出消费者对现实生活中存在未明码标价、计量单位不统一、价签不规范等问题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满情绪。舆论认为,“价格刺客”就是利用不规范标价等各种手段,将一些高价商品伪装成普通商品,从而“套路”消费者买单,实质上是一种变相价格欺诈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此外,舆情热点还显示,“科技与狠活”折射消费者对食品非法添加的担忧,医疗美容风险与陷阱阻碍“求美”消费需求释放,分别位列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
中消协称,希望通过发布舆情热点,引起社会各界对消费维权问题的关注,以促进各方更好地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活力,助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